葡京国际官网

图片
索引号: 11341800003280140M/201212-00001 组配分类: 市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池州市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标题: 【已废止】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的意见 文号: 池政〔2012〕86号
成文日期: 2012-11-29 发布日期: 2012-12-03
废止日期: 2020-12-07
【已废止】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2-12-03 08:41 来源:池州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站前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12106号),加快城乡造林绿化步伐,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推进幸福池州建设,现就贯彻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池州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立足大林业、大生态、大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民动员、全社会办林业,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主攻荒山荒地荒滩、石质山地、采矿废弃地、15度以上陡坡开垦地、城镇宜绿化地、农村四旁隙地等造林绿化,切实增加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面上造林总量;提升沿江丘陵平原农田林网、道路绿色长廊和沟渠绿化标准,完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线上的结构框架。巩固山区造林绿化成果,加快低产林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集镇与村庄绿化,构建一批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新亮点。

——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联动。立足全民绿色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城镇周边绿化、道路绿化、村庄绿化、水源地绿化、水系周边绿化和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促进身边增绿,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科学利用、统筹推进。遵循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规划建设用地上实施造林。充分利用农村四旁隙地、规划未造林的林业用地,开展造林绿化。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优先发展乡土树种,确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善民生、绿色惠民。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林业五大功能,挖掘和提高林地综合产出效益,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下经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深化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优化林业生产要素组合,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将林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等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二、目标任务

(三)总体目标。到2016年,葡京国际官网新增森林面积1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任务,创建森林城市、县2个,省级森林城镇(乡镇)20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150公里。葡京国际官网林业总产值达141.22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四)县区目标。到2016年,贵池区新增森林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9%,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45公里。林业总产值达38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东至县新增森林面积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0%,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0公里。林业总产值达44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石台县新增森林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61%,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1个、省级森林城镇3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15公里。林业总产值达18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青阳县新增森林面积1.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5%,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1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36公里。林业总产值达35.22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九华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5.54 %,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4公里。林业总产值达6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建设任务

(五)优化森林布局。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三项创建活动,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依水、围田,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建成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实施山区造林攻坚、丘陵平原增绿提升,构建完备的城镇、平原、丘陵、山区森林生态体系。

(六)实施石质山地造林攻坚工程。以城镇周边、水源涵养地、铁路、高速、国省道两侧等主要石质山地分布区及山区采矿废弃地分布区为重点,力争全覆盖造林。到2016年,完成石质山地造林1.32万亩。

(七)实施荒山荒地荒滩造林工程。以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升金湖和水库周边地区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陡坡开垦地、丘陵岗地和江滩河滩湖滩造林。到2016年,规划完成造林5.7万亩。

(八)实施“四旁”隙地绿化工程。以农村“四旁”隙地、城镇居民小区周边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到2016年底,完成造林0.86万亩。

(九)实施农田林网提升工程。以沿江丘陵、岗地、平原地区为重点,结合高产、高效农田及水利兴修等基本建设,全面提高以路、沟、渠为骨干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形成比较完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到2016年,规划完成造林0.65万亩。

(十)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以市、县、乡镇的建成区和规划区为重点,大力建设城市片林、城市森林公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廊、森林景观建设,到2016年,争取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0个以上。

(十一)开展森林村庄创建活动。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培育中心村为重点,以整治自然村为基础,以提升特色村为补充,大力营造“五林四园”( 即围村林、护路护堤林、庭院林、水口林、游憩林和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药园),大力实施“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工程,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创建一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村庄。从2013年起至2016年,每年重点培育建设80个左右中心村(含农村社区),治理改造750个左右自然村。

(十二)开展森林长廊创建活动。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县乡道沿线,以及长江及其支流为重点,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森林长廊,打造绿色景观,到2016年,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150公里。

(十三)开展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生态文化景观建设。以杏村街道和涓桥镇为重点,大力开展杏花基地和四季花卉园建设,打造5A级旅游景区。

(十四)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盆景产业。以现有花卉苗木盆景基地和国省道公路两侧为重点,大力营造林苗两用林,引进与繁育林木新品种,建立苗木良种基地,做大做强花卉苗木盆景产业,到2016年,建成花卉苗木盆景产业基地10万亩

(十五)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林业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发展西山焦枣、山茱萸、金银花、油茶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和森林食品,大力开发杏花村、牯牛降、升金湖等森林生态旅游,加强红豆杉、银杏等珍贵药材种树培植,加大梅花鹿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林下经济等新兴林业产业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和产业示范基地。

四、加大林业投入

(十六)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林业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特别是龙头企业投资造林绿化,以及农民以地入股与企业、大户合作造林,建立商品林基地和企业原料林基地,及时依法给予造林经营者颁发林权证。鼓励利用各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相关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和生态休闲等林下经济。鼓励在城乡结合部大力建设经果林带、景观林带,建立现代林业示范园。鼓励大力发展林苗两用林,在不影响森林覆盖率、均匀保留株数的前提下,可挖取部分林木作为绿化大苗销售。同时,适时建立市绿化基金会,广泛接受“社会认种认购认养”等社会捐赠,促进林业发展。

(十七)实行造林绿化专项补助。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葡京国际官网造林绿化补助。对人工成片造林,按每亩不低于300元标准补助,其中石质山地按每亩不低于500元标准补助。根据各县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各地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

(十八)加大部门造林绿化资金投入力度。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要整合部门绿化资金,安排落实部门造林绿化所需相关资金,确保完成部门造林绿化目标任务。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造林绿化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林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简化审批手续,满足各种造林绿化主体贷款需求,加大林业贷款贴息比例,将政策落到实处。

五、保障措施

(二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并落实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池州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十一)科学编制工程规划。各地要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布实施”的原则,坚持山、水、田、路、城、村统一规划,点、线、网、面相结合,编制本区域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任务,并落实年度计划。各县、区规划须报市绿化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二十二)动员各方力量建设。各地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池州军分区、市武警支队组织驻池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复转退军人营建“八一林”、“双拥林”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要组织广大职工、青年、妇女营建造林绿化基地。市教体局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栽纪念林,见证我成长”活动,在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市直工委要牵头组织市直单位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管辖路界范围之内道路绿化任务,积极支持创建“森林长廊”。

(二十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限额管理、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和林地定额管理、征用征收审核审批制度等,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保护生态安全。切实加强乡村现有自然生态的保护,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以及各类保护小区、村庄片林。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期间,除经济林之外,低产低效林应以补植补造和封育为主,原则上不得开展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的大面积皆伐改造。

(二十四)严格目标考核管理。市政府与各地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五年进行总考核。各级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对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监督。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专项督促检查,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

(二十五)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特别是基层林业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林业队伍,落实人员及相关保障,切实发挥林业部门职能作用。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林农水平。


附件:池州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

标任务分解表




2012年1129



附件

池州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亩,个,公里,亿元

单位

新增森林面积(到2016年)

2016

森林覆盖率

2016年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

2016年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乡镇 )

2016年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

2016年林业产值

目标

任务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池州市

12.4204

1.5686

2.5536

2.9785

2.9785

2.3412

60.00%

2

20

150

141.22

贵池区

4.3

0.7

0.8

1

1

0.8

48.90%

 

6

45

38

东至县

5.2

0.4

1.1

1.3

1.3

1.1

57.00%

 

6

50

44

石台县

1.0397

0.252

0.2895

0.2285

0.2285

0.0412

81.61%

1

3

15

18

青阳县

1.8807

0.2166

0.3641

0.45

0.45

0.4

52.50%

1

4

36

35.22

九华山

 

 

 

 

 

 

75.54%

 

1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