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发布厅 > 往期回顾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09-18 16:24
[字号:默认超大]

发布时间:2025年9月18日

发布地点: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人:池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钱圣元

     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   舒秋香



欢迎参加池州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二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2025年以来葡京国际官网水污染防治工作、石台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葡京国际官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新有关情况。

一、葡京国际官网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2025年1-8月,葡京国际官网地表水质状况总体稳定,2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100%,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地表水断面水质管控。以国控断面所在的河流为重点,制定“一断一策”管控要求,对25个国省控断面每月开展预警性监测、每日分析,实时预警。利用地表水断面电子围栏智慧监管平台,在线识别断面周边可能干扰水质正常监测和造成水质污染的风险因素,对异常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和处理。强化断面巡查,各县区分局负责同志带队每月巡查国省控断面河流2次以上。

二是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基本完成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36个乡镇在用“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和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置建设。持续推进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叠加对比分析、无人机巡查及实地踏勘等方式,继续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排查。对9个县级及以上在用、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质专项调查,扩大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全面掌握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的情况。

三是抓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管理,梳理、登记长江干流及一二级重要支流各类排口1373个。严格环境准入,严格落实江河湖泊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成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周边雨污排口排查,并按要求开展水质监测分析。

四是抓好水生态保护修复。2025年获得第一批次中央资金4653万元,支持县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水污染防治项目实施。

下一步,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强化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因河施策,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继续强化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管控。重点针对青通河等水质不稳定的河湖断面,加大整治力度,切实减少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督促东至县、石台县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度,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葡京国际官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三是提升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入河排污口可视化平台升级建设,实现对入河排污口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切实提升入河排污口数字化治理水平。四是加强项目谋划。开展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编报申请项目7个,总投资约10.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约4亿元。后续持续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大力支持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

下面,请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介绍情况。

二、石台县生态环境分局2025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5年以来,石台县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态势,PM2.5浓度1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6.4%,国省控断面、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是污染防治取得扎实成效。完成3家涉VOCs企业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淘汰7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全面淘汰县内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完成76辆柴油货车路检。开展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联合执法检查7次,整改问题15个。完成县级水源地应急预案修订和乡镇级水源地应急预案编制,整改问题9个。设置68个重点入河排污口标识牌并完成监督性监测。完成2019年以来21宗“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1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实现44座日处理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监测全覆盖,核查监测10个疑似黑臭水体点位。完成23家涉危废企业规范化评估,守住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全力推进存量问题整改。2024年以来中央、省、市各级交办的29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余下6个正按时间节点加紧推进。深入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对2017年以来已经完成整改的110个具体问题开展常态化“回头看”,排查并整改销号衍生问题3个。聚焦侵占林地、未批先建、建筑垃圾等5个重点领域,实施环境领域五大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问题205个,完成整改191个,余下问题已纳入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按时序推进整改。

三是环境执法效能持续提升。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环境执法检查272人次,形成执法笔录137条,查办违法案件22件,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4份,不予处罚案件2件。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办理在线案件5件。运用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对湿地资源开展高频次、全覆盖动态监测,提高异常用地变化和非法侵占行为的主动发现率。完善信访办理工作机制。办结58个生态环境问题信访投诉,办结率100%。推进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完成152件问题整改,切实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四是“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夯实“两山”转化基础。圆满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共记录物种4301种,基本摸清了石台县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实施。谋划石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已完成11个行政村完成现场调研,并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致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负氧+”健康养生旅游产业体系和“富硒+”特色产业体系。建立“风光水储”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实施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持续推进“零碳示范县”建设。落实多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024年获得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资金756.22万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8359万元,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资金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餐饮油烟、移动源管控、工业企业废气治理等专项整治,严控扬尘污染和秸秆焚烧。完善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档”管理,推进水源地规范化项目建设,保障饮水安全。深化净土保卫战,确保土壤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二是从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应销号的5个省级以上层面交办问题按期销号。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及五大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整改衍生问题。三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水源地、固废危废等领域,提升风险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强化信访问题办理,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及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成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线索筛查、重大案件追踪办理和修复效果评估。


答记者问

问题1据了解,石台县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前列,请问针对水源地保护,石台县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谢您对石台县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关注

一直以来,石台县始终将水源地保护视作关乎民生福祉的 “头等大事”,以严标准、实举措筑牢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防线。具体来说,我们重点推进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织密“监管网”,守住安全底线。我们制定并严格落实《石台县饮用水水源地执法巡查制度》,明确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多部门职责,构建起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的立体化排查机制。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与卫健、住建、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持续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2024年以来,发现并妥善处置环境问题21个。多年来,全县7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为100%。同时,我们依托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实时监控设备,实现对水源地水质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让监管“无死角、全覆盖”。二是打造“标准线”,推进规范化建设。2024年,我县投入水污染防治资金1560万元,重点用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完善、环境问题专项整治、风险源应急防护能力提升以及监控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建设举措,进一步夯实了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提升了水源地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水源水质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筑牢“应急墙”,提升处置能力。我们高度重视水源地应急风险防控工作,及时修订县级水源地应急预案、编制乡镇级水源地应急预案。联合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模拟实战场景检验各部门应急响应、协同配合能力,提升全县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四是激活“参与力”,营造共治氛围。我们持续强化水生态环境普法宣传与水源地保护知识普及,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水源地保护科普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压奋进,不断完善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保护成果,努力为石台县人民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心水”。

问题2生态环境部2024年底发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今年1月实施。请问一下,在这一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2024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并于今年1月实施,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程序、权限、监测监管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深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文件,有利于加快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就《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范围划分方案,把好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关,通过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实现从“被动整治”向“主动防控”转变。二是持续推进葡京国际官网入河排污口可视化平台管控升级改造项目实施。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集成水质监测、视频监控、数据管理等功能,实现入河排污口的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三是继续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根据《池州市生态环境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5年版)》和《池州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不断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巩固排查整治工作成效。

问题3石台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经济转化案例?

答:谢谢您对石台县两山转化工作的关心,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

案例1:聚焦生态颜值变现,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石台县以全域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挖“富硒、负氧”核心资源,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推动“农文康旅”深度融合。全县以《石台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为统领,优化空间布局,夯实发展根基。加速品牌创建,全力推进牯牛降国家5A级景区创建;依托优越生态,大力发展康养项目,推进仙寓山富硒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皖南乡村看石台、康养体验在石台”品牌效应。深化文旅融合,挖掘李白诗歌文化、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红色文化、生态硒餐美食等文化,“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知名度显著提升。2024年石台县全年接待游客1363.1万人次,旅游收入132.6亿元。今年1-7月全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39%,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78%,生态颜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案例2:深挖富硒资源价值,特色产业蓄势聚能

作为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石台县立足“硒”特色,做大“硒”产业,做活“+”文章。实施石台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成石台硒品展示、质检、交易三大中心,培育硒产业经营主体220家,开发硒产品8大类100余个品种,培优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创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累计培育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仅硒茶一项,年增收1.4亿元。培育野生食用菌仿生种植基地,建立羊肚菌、鸡枞菌、牛肝菌、黑松露、松茸等名贵野生菌示范基地,2024年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近0.3万亩,年鲜菇总产量约3.5万吨,一产产值可超过2亿元。针对石台硒茶、硒米、硒泉、林特产品等重点富硒产业,加强行业管理,突出品牌引领。2022年成功创建“中国生态硒都”“中国有机硒谷”品牌。实施“石台硒品”公用品牌建设工程。石台硒品区域公共品牌实行1+N发展战略,1个主品牌:石台硒品,下设N个子品牌。目前主要推出石台硒茶、硒米、硒泉、硒餐四个子品牌。申报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保护认证,制定并实施安徽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石台富硒茶》、池州市地方标准《石台硒茶 绿茶》《石台硒米》等4项、团体标准《石台硒泉》等10项。“石台富硒茶”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4年品牌价值达14.65亿元。2024年石台县荣获“富硒产业发展优势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